第1章 第一回 兴隆寺僧人讲史 三义庙少年结义
A+ A-

引子

八百里秦川的渭北高原上横亘延绵的金粟山尽头,左右冒出了两座独立的小山,一个称五龙山,一个叫卧虎山,在两座山附近有一个古老的村镇——新村,古时叫新民镇,又叫新村镇。

在历史上,新村隶属于陕西省同州府白水县会宾乡通远里。现在分别属于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的故乡——陕西省蒲城县孙镇管辖的吴家村,以及被誉为当代水圣的李仪祉的故乡——蒲城县洛滨镇的上张村。

杨虎城、李仪祉这两个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人物,与新村一个名叫张树森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个把张树森叫岳丈,一个把张树森叫干大,也就是说,一个是张树森的女婿,一个是张树森的干儿。一个把张树森的儿子张集贤称内弟,一个把张集贤称干哥。

第一回兴隆寺僧人讲史三义庙少年结义

新村这个古老的村镇,始建于赵宋王朝,兴盛于金元时期,繁荣于明清两代,毁坏衰落于晚清咸同年间。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新村这个古老的村镇上,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志士仁人,他们开拓进取,辛勤耕耘,创造业绩。在他们所处的时代,为国家,为民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家乡,为百姓做了有益的事情。

在中国近代史上,为了推翻腐朽的满清封建王朝,他们有人参加了西安攻打满城的战斗;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他们有的人参加了国民革命军一军、二军、三军、西北革命军,随李虎臣、杨虎城坚守西安城,策应了广州革命政府的北伐战争,为中国人民摆脱封建军阀统治做出了贡献;在中华民族遭遇亡国灭种的危急时刻,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他们有人勇敢地征战在抗日前线,血洒在中条山战场,赴倒在黄河岸边,淹没在涛涛黄河水中;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他们有的投身到革命圣地——延安,跟随开国将帅们南北转战,东征西讨;有的忍辱负重,活跃在**领导的地下秘密交通战线上;有的头挂高杆,为了正义献出年轻的生命;有的参加西北剿匪,命丧戈壁沙漠;为了保家卫国,他们有的出征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在这片土地上,历史上曾出现过富足一方的张天眷,士农工商并举的吴镜如,名传东乡的吴振江,二军旅长张祥午,红军老战士吴成发、蒋德旺、蒋德顺。杨虎城将军少年时期,曾在这里度过;青年时期,曾在这里避难、蜗居、崛起……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晚清政府**无能,列强环窥入侵,、划分势力范围。中华民国成立后,军阀混战,派系林立,烽烟遍地,时常遭受兵荒马乱之苦,加之苛捐杂税,广大贫困人民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这时期,蒲城东乡一个**名叫杨久娃的贫苦孩子,他的一家同所有中国人一样,处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一度陷入极度困难之中。年幼的久娃为度饥荒,常常随祖母到老舅家——新村去度日。童年的久娃,大部分时间是在新村度过的。这里他有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年好友:张家俊、王德全、张书平、王章龄、高彦林、张苟顺、吴德淼。

张家俊(1890—?),新村东庙庄人,个子大,擅长跑,胆子也大,人称张大胆,小小年纪就练习武术,考取了武秀才。

王德全(1891—1919),字东成,新村老城人,少年时为人彪悍,勇猛,遇事敢作敢为,敢于担当。

张书平(1894—1934),新村西庙庄人,一米八三的个子,经常头顶一顶白礼帽,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家里弟兄多,排行老大,个子也大,人们习惯地叫他张槖,槖,大的意思,方言念(tao)。年纪小的则习惯地叫他槖哥。

张书平

王章龄,字淼郎,新村东庙庄人,人送外号狼皮。

高彦林,新村老城人,与杨虎城是远门亲戚表兄弟,个子稍低,身体消瘦,行走腿脚麻利。

张苟顺,新村腰槐人,具有商贾头脑,从小就学会做生意。

他们这些小伙伴农忙的时候,帮家里大人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割草,放羊,牵牲口拉耙耱地种麦子,收割庄稼;闲了的时候,也干一些上树掏鸟,牵狗撵兔的有趣事。他们拿着棍子,牵引着细狗、猎狗,在田野间撵着兔子,有时一直跑到北边的师家山、王家埝、五龙山一带。在追赶兔子的过程中,不时还提出比赛,看谁脚腿麻利。

青年杨虎城

一个初冬的中午,阳光照着大地,凉风习习,久娃一伙围住了一只野兔,大家呼唤着狗名,飞快地追去。张家俊个子大,腿也长,跑在最前边,野兔被猎狗追着追着,眼看就要被一只细狗抓住,情急之下,兔子来了个猛拐弯,正好碰到张家俊跟前,被家俊一脚踢了个正着,顺手一抓,捉到了野兔。大家一起围了上来,啧啧不休地夸大哥本事了得,王德全伸出大拇指说:“大哥真是草上飞呀。”从此张家俊有了“草上飞”的诨号。

他们拿着棍子是为了打野兽,更主要是用来防身打狼的。当时新村一带田地荒僻,荆棘丛生,有的地方人迹罕至,野兽出没,特别是狼群很多,野狼经常大白天溜进村子,吃农户的禽畜。

久娃与少年好友们在野地里撵兔的时候,也常常遇到狼群,由于他们人多,又有大小几条狗跟随着,也就不怕狼。有时遇上狼,他们呼唤着狗名,追逐着野狼。王德全、张橐二人胆子大,在追逐过程中往往追在前边,一直把狼追得看不见为止。一次,离老远看见一只小狼,他们唆使猎狗追逐,幼狼崽子拼命逃跑,被张家俊养的叫“黑子”的大黑狗咬住了,家俊跑在前头,上去给了一棍,狼崽子挣扎了几下,断了气。

有时候他们也去逮兔子,把套兔子用的竹夹子放在兔子过的地方。开始几次,没能找到兔子多的地方,只套住两只,还是三两个月的小兔子。一位猎户对他们说,兔子多聚集在山的阳坡,多杂草多荆棘有土坑和石头缝的地方。听了猎人的话,专找这些地方,果然兔子不少。他们放好夹子,躺远处的草丛上,等待兔子,果然就套住了,不但有小的,还有肥馕馕的大兔子。

夏天大雨过后,田地里到处飞跑着天甲甲,这时侯,小伙伴们就光着双脚,提个水桶到地里捉天甲甲。回家后把捉到的天天甲腿和须剪掉放到锅里炒一下,或是在火里烧一下,就可扒开吃里边的肉,享受着田园生活的乐趣。

到秋天,地里的白豆或滚豆快熟的时侯,小伙伴们跑的地方离家远了,累了,渴了,饿了,就拔些豆子,拾些柴棒,点上火,把豆子放在火上烤,听到响声,豆粒裂开了,就可以吃了,品着味道,闻着香气,看着对方嘴唇边的灰黑的颜色,发出咯咯的笑声。

到了冬天下雪后,满地皆白,麻雀找不到食吃,这时候,小伙伴们在雪中扫出一块干地,洒些秕谷秕糜子,拿个筛子,用绳子拴个小木棒把筛子的一边支起来,人藏到暗处,等到麻雀来钻到筛子底下觅食时,把绳一拉,就扣住了麻雀。张苟顺在这方面很机灵,往往捉到的最多。他们把抓到的麻雀用泥糊住,再用火烧,等泥烤干了,麻雀肉就熟了,大家在一起分享着这种原汁原味的美食。久娃常常去西庙庄,到干大张树森家串门子,找好友张槖、张书堂等玩耍、聊天。有时聊到天晚了就不回去,睡在书堂家,和书堂睡在一个被窝里。

有时他们几个走到村中间,看见闲暇的几位老人在槐树底下下象棋,也就停下来观看。只见对阵的双方,各自选择红、黑棋子,摆好架势,开始对弈,你一步,我一步,慢慢地行进。弈者专心致志,观者默声不语,真有点观棋不语真君子的味道。十来回合以后,进入白热化,你来我往,胶着厮杀,大有剑拔弩张的阵势,一方攻势凌厉,招招见血,大有攻城夺帅之势;一方步步为营,严防死守,有拒敌于国门之外的冷静。

双方有时为了一个棋子的得失,争得红脖子涨脸,围观者开始有人向着各自的弈者,手也不停地指着划着,多嘴多舌地说着跳马、飞炮、攻卒、出车,闹闹嚷嚷,喋喋不休。

张橐他们往往看一会儿,不感兴趣地就走了,做别的事情去了。而少年久娃,有时站在旁边观看,有时围观的人多了,看不见他就想方设法挤了进去,则蹲在棋盘旁边,眼盯着棋盘,看着双方的举棋落子,思虑双方未来的部署走向。他或站或蹲在那里,一声不吭,甚至一个晌午,始终一言不发。从这种观棋不语的神态,可以看出,他从小就与众不同,有着遇事沉着稳重,城府深沉的性格。并从观棋中学到了很多对阵的谋略、知识与技巧。多年以后,他不但成为博弈高手,而且成为一个统帅几万人马,驰骋于中华大地的卓越的将军。

他们一群小伙伴常在新村老城附近的三义庙、兴隆寺(也叫新村寺)、古戏楼、观音庙、药王庙、娘娘庙、马王爷庙、华佗爷庙里玩耍,经常听着寺院里的僧人讲历史故事。

在兴隆寺看着寺院碑,僧人向他们这群少年讲述了寺院的来历。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金国**兀术统领大军,经过蒲城,新村作为一个重要军事镇点,金军驻扎在这里,与宋军泾原统制李彦琦在洛河西岸大战。此役金人取得胜利,形成宋金对峙的局面,当时新村属于金朝统治范围。金兀术为记载这一战役情况,于是修寺立石以志,寺也就叫新村寺了。僧人从寺院碑讲到爱国英雄岳飞,指挥岳家军抗击金军的事迹,讲述吴玠、吴麟兄弟抗金的故事,启发激励小伙伴的自尊心,信心和自强心,小伙伴们脑海里萌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有时听大人讲杨家将一门忠勇,保家卫国那感人的忠烈壮举,又听了僧人讲的这些故事,小伙伴们幼小的心田里渐渐地萌发了嫉恶如仇,扶危济困,除恶扬善,除暴安良的思想,这些思想便早早地在杨久娃这些小伙伴心里扎下了根。

在三义庙大门前,僧人向小伙伴们讲解了近代东府人称吴东侯的新村人吴振江智羞张霸的故事,

当时有一张姓恶霸,长得五大三粗、彪悍,横行乡里,独霸一方,无人敢惹。其干的职业是给驴配种。这个职业在当时属于三教九流的下等行业。按顺序此行业的人,应排在后头上香,但是张霸每次都要第一个烧香,新村人认为这种人先上香,有渎神明,于理不通。但又惹不起,无人敢出面阻拦,只是敢怒不敢言。

有人把这事向东侯悄悄说了,东侯听了说,到时候再说。又到了过年上香的时节,东侯就搬条板凳,早早来到庙里,坐在老爷庙里的大门口,嘴里噙着旱烟锅子,吧嗒吧嗒抽着旱烟。这时,张霸果然第一个来到了。他到了大门口,就要进门。

东侯拦住了他问:“你进门干什么?”张霸说:“上香。”“你不能第一个进门烧香。”张霸说:“为啥?”边说边想往进走,东侯说:“你没尿一泡尿,把你照一照,看一看你的怂手,是做啥的,还想第一个上香?”

张霸霸道惯了,没想到今天遇到了东侯,碰了个软钉子,霸道的气焰一下子被压了下去,慑于东侯威力,又奈何不得,只得站在旁边,等众人都上香毕了,才最后一个去上香。从此以后,张霸萎靡不振,闷闷不乐,有气没处出,有野没处撒,慢慢地患心病忧愤而死。

小伙伴们听得津津有味。讲述以后,僧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小伙伴,遇事要冷静,要用智慧,不能蛮干,不战而能屈人之兵才是上策。

又讲了吴东侯独闯西安,光着胳膊伸进冰冷的菜缸里捞腌菜的事情后,僧人说,创事业要有一股闯劲,而要想出人头地,必须要有出众的才能,还要有敢为人先的韧劲,抓住机遇,一鸣惊人,才可取得众人的信赖,才能驾驭众人。

他们几个,去北边撵兔的时候,专门去了吴东侯的故居,进了厅房,看到厅房梁上悬挂的“勤俭堂”匾与“教子有方”匾。

“勤俭堂”匾是吴东侯给自己及其后人立的励志铭言。这是一块木制匾,长约两米多,宽约一米多,上面镌刻“勤俭堂”三个鎏金大字,字有三十公分,用以鞭策和勉励自己及家人,要永远勤俭持家。

“教子有方”匾是讲吴东侯为人分家的故事。

吴东侯江二十多岁的时候,为人干练,秉性耿直,处事公道,村子谁家有难办的事情,都请教他出主意,想办法,请其处理,一时名声大振。当时山北边的苇村,有一徐姓大户,土地一两千亩,房屋百十来间,家大业大,富足一方。每年到了夏季,把家里的银子用土车推到场里晾晒,可见银钱之多。徐家有兄弟十人,老父亲去世以后,兄弟们闹着分家,先是请来亲戚朋友调解,解决不下。

后来闹到村子里长处,怎么也管不了,无奈兄弟们闹到县政府。古语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知县也处理不下,只好搁下。待到第二任知县上任,十兄弟又去告状,二任县长还是没办法解决,又放下。第三任知县上任后,十兄弟又上告,照样解决不了。

这时候,有人向徐家推荐说,新村有一年青后生,人有本事,处事公平,处理了很多棘手的问题,把他请来,能把你们的家事处理了。于是,徐家兄弟二人就到新村,把家庭闹矛盾的情况向振江叙述了,恳请吴氏后生去为兄弟们分家。振江同意了,欣然前往,到徐家后,他根据徐家家产土地总数,房屋的总量,内外账务收支情况,各房人丁居住等实际情况,把家给分得一清二楚,十兄弟个个称心,家家满意。

事后,徐家为了感激这位办事公平公正的年轻人,专门做了一块两米长,一米宽的条匾,镂刻着“教子有方”四个大字,送到新村吴家,以彰其才。同时还送一杆能称三百斤重的楠木秤,以秤喻比他心志的公平公正,表达他分家的公道合理。

小伙伴们议论着“教子有方”匾,久娃思忖着:给别人作了好事,别人永远忘不了,给国家作了好事,历史会记住他。小伙伴们表示要把聪明才智用在国家与人民的利益上,做一个有益于国家、于人民有用的人。

小伙伴们最爱去的是三义庙,三义庙是明代修建的以纪念三国时期的刘关张金兰结义为主要内容的庙宇,其他地方修的是关公庙又叫老爷庙,而新村修的却是三义庙,这是新村人崇尚忠义的表白。庙里大门上边书着“礼义廉耻”四个大字,二门上书着“信义和平”四字。庙内有前中后三大殿。大殿门上边书写着“忠孝仁义”四个大字。殿内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斩华雄、鞭督邮等故事内容的壁画;有雕塑的刘备关羽张飞坐像和关平、周仓、关兴、张苞手握兵器的赳赳武夫的站像,关羽坐像两边柱子上有两行字: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马追风常照赤日

青灯观青史握青龙刀一生不愧青天

站在刘关张坐像前,僧人向小伙伴们叙述三国故事,解释大门上边题字的含义,开导他们做人的道理,告诫小伙伴们,要打同堂鼓,还得一二人。就是说,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得靠大家的力量。慢慢地小伙伴们的心里也萌发了结金兰的念头。

一天,小伙伴们又聚集在三义庙里,面对刘关张坐像,谈论刘关张结义以后最终把事业干成了的壮举,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讨论人多力量大的好处。大家深刻理解并认识到,要打同堂鼓,还得一二人;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人多拾柴火焰高。说到这里,久娃对小伙伴们提议道:“我们能不能也学一学刘关张,结成异性兄弟,长大了也干一番事业。”几个小伙伴一听,马上附和道:“能行,能行。”德全说:“我早就有这想法。”彦林说:“说干咱就干。”于是他们从新村寺院借了几个碗,没有酒,就以清水代替,效法三国时代刘关张结义的故事,搞了简单的结拜仪式,跪在刘关张神像前,他们每个人面前放一个饭碗,碗里盛着水,以水代酒,久娃领头庄严宣誓:“我们几位少年好友,面对三位圣贤,对天盟誓,我们愿意结为异性兄弟,从今以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扶危济贫,伸张正义。”寺院的僧人听说了小伙伴的义举,也来到庙里,离远观看他们的跪拜仪式,不住地点头,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笑容。久娃说罢,每一个人端起碗,头一仰,一口气,猛喝下去,就算仪式完成。张家俊年长为大哥,其余按岁数大小排位。

  1. 第1章
  2. 章节目录
  3. 下一章

章节 X

第1章 第一回 兴隆寺僧人讲史 三义庙少年结义 第2章 第二回 看戏文少年立志 拜师傅永奎传艺 第3章 第三回 为生存饭馆打工 穷帮穷葬埋父亲 第4章 第四回 尧头镇游逛庙会 茶馆里坦荡直言 第5章 第五回 苟顺结婚当相奉 兄弟帮忙耍媳妇 vip 第6章 第六回 张家设宴过大寿 久娃仪祉聊志向 vip 第7章 第七回 祥午参加同盟会 久娃加入复汉军 vip 第8章 第八回 李盈饭馆说英雄 集贤慷概送枪支 vip 第9章 第九回 小店持枪除李桢 新村蜗居躲追捕 vip 第10章 第十回 二盈教训黄财东 久娃夜访李二盈 vip 第11章 第十一回 围陈乙剿灭高林 转澄县截获银车 vip 第12章 第十二回 住山村遭到围攻 受招编保境安民 vip 第13章 第十三 回 劫客商人赃俱在 惩劫匪杀鸡儆猴 vip 第14章 第十四回 老爷庙张庆挨枪 庄里镇云亭说情 vip 第15章 第十五回 击马顺解救人票 去河东剿灭老八 vip 第16章 第十六回 驱北兵释放散兵 赴蔡邓剿灭土匪 vip 第17章 第十七回 潼关口苟顺遇害 旌仕坊三女避难 vip 第18章 第十八回 振军令火烧张房 假堵截义释郭坚 vip 第19章 第十九回 守荆姚德全毙命 葬义弟家俊回家 vip 第20章 第二十回 率部参加护国军 陕军合击北洋兵 vip 第21章 第二十一回 响应通电反围城 东彦受命先差遣 vip 第22章 第二十二回 西山村院谈守城 张橐奉命调粮食 vip 第23章 第二十三回 兵出河南应北伐 伸吉开封结良缘 vip 第24章 第二十五回 打教士永奎坐牢 来蒲城崇义放人 vip 第25章 第二十四回 放坤相一人担当 做善事百姓称颂 vip 第26章 第二十六回 王东娃支持革命,吴西海陕北投军 vip 第27章 第二十七回 李协主修洛惠渠 东彦同州完工期 vip 第28章 第二十八回 抓教育培养才俊 回乡下看望乡邻 vip 第29章 第二十九回 扮副官解救神女 遵慈命释放腊娃 vip 第30章 第三十回 驯马夺战把身陷 皮箱铜尺存物件 vip 第31章 第三十一回 大实蒲城救人质 明轩三原修庄园 vip 第32章 第三十二回 愣娃出战娘子关 勇士平陆白刃战 vip 第33章 第三十三回 守径谈守永济城 壮士血战中条山 vip 第34章 第三十四回 昆仲前线喜相逢 兄弟抗战同军营 vip 第35章 第三十五 教导团浴血奋战 八四师处处御敌 vip 第36章 第三十六回 猛士设计抓俘虏 老兵叙说抗战事 vip 第37章 第三十七回 陕军守战张店镇 抓着骡尾渡黄河 vip 第38章 第三十八回 哥哥驻地医牲口 弟弟营部治病人 vip 第39章 第三十九回 躲搜捕喜结秦晋好 负重伤巧成结连理枝 vip 第40章 第四十回 洛宁城英雄起义 丛林里愣娃隐身 vip 第41章 第四十一回 愣娃回乡抓武装 母女妻子都帮忙 vip 第42章 第四十二回 百姓见证打永丰 村民支援解放军 vip 第43章 第四十三回 志士们归宿各异 耄耋人缅怀战友 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