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变法革新第一令!
A+ A-

  三不朽,是儒家至高理想之一,至今能够做到的寥寥无几。

  嘉靖后期,张居正科举进京中了进士后,主动上的第一道奏疏,就是《论时政疏》。

  这一奏章模仿西汉贾谊,探讨国家大政方略,剖析当时大明迫切面临的几大问题,宗室、选材、吏治、军备和财政这几大方面。

  他希望嘉靖帝能够看到自己的文章,受到触动,进而革新朝政,扫除弊病。

  然而当时嘉靖沉迷修仙炼丹,严嵩权势滔天,张居正资历不足,奏疏没有得到重视。

  在那之后,他开始隐忍,等待将来。

  隆庆虽然沉迷享乐,爱奢侈,好美女,还懒得上朝,但他愿意放权,将国家政务托付给朝中重臣,高拱张居正因此开始变法革新。

  如今小皇帝年幼,不足以亲政。

  前首辅高拱被逐,国家将完全交到自己的手中了。

  若真能成功变法,遗泽后世,自己就有机会达成三不朽这难得的成就。

  张居正心中激动不已,同时心里还有几分恐慌。

  小皇帝大概真的只是粗略读书,不够精深。简单了解了王安石的事迹后,就想为他翻案。

  因为否定王安石的,不只是普通的前朝官员。

  理学大儒朱熹、心学大家陆九渊,甚至和理学心学都不相容的永康义利派陈亮……一众儒学大家,都对王安石有过诸多批评。

  这些影响,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洪武朱元璋对王安石的看法倒是可以忽略,他当年甚至还把孟子移出孔庙,删减孟子文章,后来又将孟子请回孔庙,葬送了自己对于儒家的影响力。

  为王安石翻案,就等于是站在当前儒学主流的对立面。

  不管是势力强大的传统理学,还是蓬勃发展的陆王心学,都将成为他的反对者!

  万一,小皇帝就像宋神宗那样,承受不住压力而退缩。

  自己岂不是也会遭遇王安石那般下场?

  王安石当年还是养望三十年,门生半天下,罢相而不输人。

  自己真要是因此而罢相丢官,恐怕一世清名都要因此而葬送,甚至他构建的变法革新大业,也将付之东流。

  几千年来这样的君臣故事,不是一例两例。

  哪怕在宦海沉浮多年的张居正,内心也惶恐不安。

  三不朽的美好未来,令人向往。

  这相当于是一个人走独木桥,底下就是万丈深渊,走过去,就能得到数不尽的宝藏。

  十分危险,万分诱惑。

  张居正忍不住违背君臣之礼,抬头看向朱翊钧。

  他看到朱翊钧目光炯炯的同自己对视,慌忙低下头。

  那眼神,如同初升的朝阳,充满朝气。

  只是一瞬间的对视,他已经明白了朱翊钧的决心。

  成,则名传万世!

  败,不过黄土一捧。

  能够得到皇帝信任的机会不多,能够同皇帝交心的机会,更是千古罕见。

  如果辜负,恐怕自己这辈子都遇不到第二次了。

  赌了!

  整理一番内心的思路,张居正沉吟道:“皇上,臣要再度直言。王安石变法之心是好的,但是他亦有任人唯亲,过于急切等错处,结果反而对国家有害。

  就像王莽,他不懂治国,妄图复古革新,结果新朝一世而亡。

  正因此,数百年来,从宋至明,对王安石批评之声不绝如缕,南宋罗大经甚至将他同秦桧并列,这不是一时半刻可以扭转的。

  臣可以为皇上搜集王安石的诗词文章。

  但是将他的文字集结出版,一定会招来世人的反对。至于为他正名,则要等上数年甚至更久,引导士民风气,方可实行。”

  这种信任难得,不能挥霍,要善加使用。

  朱翊钧明白了,现在反对声太大,为王安石翻案要等一等,积蓄力量。

  哪怕有他这个小皇帝全权支持,张居正都难以做到。

  他心中感慨,张居正这种有心革新变法的名臣,都有忧惧之心,可见腐朽的守旧派是多么的强大。

  自己尚且年幼,无法直接抗衡。

  为了进一步变法革新,还得培养更多属于自己的势力,能够明确认可自己全新理念,愿意为了变法革新战斗的臣子。

  具体该怎么培养,该如何使用……

  朱翊钧默默又记下几笔,自己要慢慢琢磨。

  他没有耍小孩子脾气,强行要求张居正满足自己。

  朱翊钧点头正色道:“先生一席话,令朕受教。

  朕觉得,国家如同一辆巨大的马车,走在崎岖的道路上,修补难,转向也难。朕将这一辆巨大的马车托付给先生操持,我们一起勉为其难。

  朕今日,只是先向先生剖明心意,让先生知道朕虽年幼,亦早早立下大志,不耽于享乐,不贪懒放纵,不做守成之君!”

  这是小皇帝进一步表明信任,将国家托付给自己,张居正听得大受感动。

  他站起身,正色行礼:“臣愧不敢当。”

  只是张居正没有想到,朱翊钧今天说的这番话,并不只是给他一个人说的。

  虽然这里只有君臣两人,但是朱翊钧清楚,左右服侍的太监、附近充当侍卫的大汉将军,多半会把今天自己所说的话,全都透露出去。

  就是不知道今天的消息,能卖几两银子?

  皇宫的墙四处透风,私下一两个人或许能够保住机密,但是在文华殿这种公共场合,没有半点秘密。

  今天朱翊钧和张居正所说的,也都是他想和其他大臣们说的。

  只不过隆万这一时代的名臣中,他对张居正的了解最多。

  而且主动探听来的消息,才更珍贵,更值得重视。

  希望他们不要辜负了朕的一片苦心……

  朱翊钧转念一想,招呼随侍的孙隆,把自己的桌案整理出一片空当。

  “朕之前读王介甫的文章,看到他有一句话说的很好。”

  朱翊钧等孙隆将一张大纸摆好,他提笔挥毫:“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写完这一幅大字,等墨迹干了干,他让孙隆将字赠给张居正。

  “在朕看来,他的意思是,尽力即可,不必后悔,也不要怕被人嘲笑,但是自己都知道没有全力以赴,将来后悔莫及也晚了。

  这也是朕想同先生说的。”

  张居正谢恩行礼,接过这一幅字,仔细看去,不由得赞叹:“洒脱自然,浑然天成,皇上写的一幅好字!”

  朱翊钧心中惭愧,上辈子的自己,早已退化的提笔忘字,只会敲键盘了。

  这点书法功底,全是原体从四五岁起每天辛苦练习而成。

  不得不说,原体年岁小,但是毛笔字写的确实不错。

  但是听到张居正称赞自己的书法后,朱翊钧再度摇头:

  “先生这是舍本求末了。

  朕是皇帝,不需要科举,自然不用练习馆阁体,束缚自己。开蒙时读书习字,当时要勤学苦练,如今想来,已经足够使用。

  宋徽宗沉迷书法绘画,他和秦桧的字能流传后世,朕自愧不如,但朕不屑为之。

  皇帝该治国,而不是研究书法。

  朕只需要学明白治国理政的大道,书法习字,陶冶情操,不必放在心上。”

  张居正面色生出几分羞赧,没想到自己竟然被小皇帝教育了。

  他拱手道:“皇上所言极是,是臣想的小了。皇上能思虑到此处,极为难得,是国家之福,万民之福。”

  朱翊钧心中暗笑,其实这些都是他从后世得知的历史小故事。

  当年万历觉得自己大字写的好,多次将墨宝赠送给大臣,得意洋洋,结果被张居正狠狠批评了一顿。

  现在朕先自我批评,让张居正无话可说。

  大臣们不都喜欢用圣明君主的要求来约束小皇帝吗?

  朕主动开卷!

  “说到此处,朕想到了世庙时的首辅严嵩,听闻他当政昏庸,为人奸佞,但是字写的确实不错。朕不喜欢此人,但也不会因人而废字。秦桧如今依然能够流传后世,何况是他。

  不过朕在东宫时,听说了一个逸闻,不知真假。据说有个咸菜馆子,名叫六必居,店名牌匾由严嵩题字。

  之前未曾让人探究,今日突然想起来,先生可派人查验。

  如果是假的就算了,若是真的,把那字拓印一份,将严嵩其他文字捡好的合成一集,做成字帖,供后人学习。他的文章,也可做成文集,让人褒贬。

  朕想以此为由头,在翰林院中成立一馆,专门撰写前人文集,进而将王安石的文集出版。至于为他正名翻案的事,可以暂且拖后。

  朕以此兴文教,行孔孟大道,这个理由应该没人能反对了。”

  张居正尴尬应下,小皇帝还真是锲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没想到朱翊钧还有话要说:“朕听闻,先生和高拱在父皇潜邸时,曾经‘相期以相业’,以王安石自居。

  朕不知道这个故事的真假,但觉得王安石做宰相做的还不错。虽然并不完美,仍是一个值得后人敬佩的名臣。

  所以,朕今日也同你讲了王安石。

  望你如同孔圣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借鉴王安石熙宁变法之成败,用在将来。

  高拱虽然狂悖,有违臣礼,但是朕废人不废其业。

  他之前施政,有好的,就仍旧保留,若有哪里做的不好,先生可上疏教朕,明辨利否,以振兴国家。

  他提拔之人,有举措不当者,可以废黜。若是有利于国家,应当依然任用。不能学王安石司马光时那样,搞新旧党争,因人废事,最后弄得朝堂对立。”

  明和宋一样,都有亡于党争的说法。

  隆万此时的党争并不明显,主要聚集在内阁几大重臣的权力斗争上。

  在张居正任职首辅后,大权独揽,至少能消停十年。

  至于什么晋党、楚党东林党……

  朱翊钧明白,自己不单单是山西人的皇帝,不仅仅是江南人的皇帝,而是大明的皇帝!

  这些党派内部,因为出身和个人经历的关系,目标、利益依然不会完全不一,只是在朝堂斗争越发激烈的情况下,自发抱团,成为一股政治势力。

  只要善加分辨,都能为自己所用。

  拘泥于新旧,或者晋楚,才是落了下乘。

  张居正凛然,宋亡于党争之说,在明时已经十分流行,他知道小皇帝这是在提点自己,不要太过打压高拱留下的官员。

  他当首辅,肯定要换上一批更和自己心意的人,但是这个度要把握好。

  “朕也知道变法革新之事,不能急切,更何况如今还是父皇丧期,确实不可轻动。

  但是朕即位之初,不能完全不变。

  为了体现新朝之气象,朕有个想法,打算在除服后正式施行……”

  他心中叹气,终究还是个小孩子,没有足够的定性。

  变法革新,哪里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朱翊钧又在一张纸上,划拉几笔,交给张居正。

  张居正接过来一看,皱起眉头,看到几个点点画画,既熟悉又陌生。

  “这是……”

  “朕称之为标点符号,也就是更加规范的句读。朕自小读书,用三字经开蒙的时候,就记得一句‘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朕读书时,见大部分的书上,都没有断句,需要靠开蒙时学的句读来自己断句。看奏疏时,因为没有句读,读起来十分辛苦。但是看到少数书籍上,有了一些圆圈和点点,用来辅佐读书,方便很多。”

  张居正恍然:“如今民间出版的书籍,多会加上这些,叫做断句,也叫圈点。臣自己读书时,也会添加标注,等第二次再读时,更加省力。”

  圈点在宋时出版的书籍中开始出现,明时已经逐渐流行。

  “正是这个道理!

  本来一天能读一百页,标注好后,就能读两百页。这样读书学习加快,能有时间做更多的事情。所以朕结合之前看过的圈点,又创出几个新的,称之为标点符号。

  这是句号,这是问号,这是书名号……”

  朱翊钧为张居正介绍自己的“小发明”,面色略微羞红,因为是第一次当“文抄公”,有点放不开。

  “朕决定,以后所有的题本奏疏,都要添加标点符号。

  今日先生回去后,可让人誊抄给五府六部。

  朕给半个月的时间,学习熟悉,等到下月初一,正式施行。

  以后有不遵守的,一次警告,二次罚俸,三次停职降职。

  朕以为,先在京师推广两三个月,之后是南北直隶,等到明年,将之推广到全国。从奏章公文,到以后出版的书籍,都要增添标点符号……

  这件事不影响百姓生计,不涉及国库钱粮。

  事情虽小,但意义重大。

  所以,朕将其定为朕变法革新的第一令!”

  ————

  罗大经《鹤林玉露》: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其裂而不复合者,秦桧之罪也。渡江以前,王安石之说,浸渍士大夫之肺肠,不可得而洗涤。渡江以后,秦桧之说,沦浃士大夫之骨髓,不可得而针砭。

  等到清末梁启超,王安石才被正名。

  1. 上一章
  2. 章节目录
  3. 下一章

章节 X

第1章 张居正中暑了,不如我们…… 第2章 首辅高拱要造反 第3章 包藏祸心 第4章 权力让人上瘾 第5章 不能学弱宋 第6章 为王安石翻案 第7章 变法革新第一令! 第8章 苦一苦先帝,骂名我来担 第9章 四菜一汤 第10章 鱼都臭了 第11章 立威弘德,宽严并济 第12章 当今圣上有大帝之资 第13章 酒色财气 第14章 皇帝的寿命 第15章 快请李时珍! vip 第16章 说话管用就是权力 vip 第17章 初入内阁 vip 第18章 敲打 vip 第19章 尊号 vip 第20章 君子和而不同 vip 第21章 反对我的都给一百万 vip 第22章 下雨天留客天 vip 第23章 皇帝的课表 vip 第24章 给高拱的信 vip 第25章 高拱离京 vip 第26章 废漕改海 vip 第27章 节约的目的 vip 第28章 孤儿军 vip 第29章 为胡宗宪鸣冤 vip 第30章 司法的意义 vip 第31章 好太监,坏太监。 vip 第32章 大老虎张宏 vip 第33章 京察,启动! vip 第34章 考成法 vip 第35章 不配当总宪 vip 第36章 起居注和《万历会计录》 vip 第37章 户部弊病 vip 第38章 阁部之争 vip 第39章 富贵长久 vip 第40章 荷花案 vip 第41章 秉公办案 vip 第42章 无名侦探朱翊钧 vip 第43章 封路 vip 第44章 杀鸡就用牛刀 vip 第45章 北京疑似过于城市化了 vip 第46章 结案 vip 第47章 上架感言 vip 第48章 清汤大老爷 vip 第49章 造大船,闯大海 vip 第50章 风浪越大,鱼越贵 vip 第51章 道德底线有待降低 vip 第52章 戚继光的威名 vip 第53章 大象牌烟草公司 vip 第54章 大象外交 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