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当今圣上有大帝之资
A+ A-

  “犁庭扫穴?”

  高拱摇头,“皇上如今才几岁,就能想到这般深远,是你哄我吧。”

  张居正没好气道:“我如今已是当朝首辅,哪有闲心哄骗你这小小驿丞。”

  “你——”

  见高拱吹胡子瞪眼的,又要吵架,张居正一摆手,正色道:“高肃卿,你我都小瞧了当今圣上。

  圣上今日因俺答旧事,与我说起了王安石,说他追慕宋时神宗哲宗,鄙夷徽钦,有变法革新,提振国力之心。圣上早立志向,只是心迹不显。这次虽贬你离京,也曾同我讲,不要因人废事,保留你的善政。”

  高拱大吃一惊:“皇上有这等心思?我想起来……好像唐时宣宗,装疯卖傻,在他登位后,一鸣惊人,结束牛李党争,抑制宦官乱政,创大中之治,收复国土,有小太宗之美名。

  不过天家亲厚,先帝极爱东宫,永乐时,太子监国。从没有像唐时那般自相残杀过,不需韬光养晦,何必如此。”

  张居正猜测道:“难道忘了嘉靖旧事,二龙不相见?有这等前车之鉴,圣上早慧,心中多半有些顾忌。就算心里有些想法,也不敢明说。”

  “心机如此深沉。”

  张居正拍案:“就是如此深沉,今日却剖白了与我讲,为何?”

  “可见皇上心志之坚定,既已登位,便全无顾忌。”高拱感慨,“看来是我之前看走眼了,当他还是个普通孩童……”

  “你知道就好,若不是你小瞧了圣上,如今只怕还是首辅。”

  高拱点头,无奈道:“我有眼无珠,败的不冤。”

  张居正安慰道:“理顺了就好,好好休息几天,你安心去往辽东。圣上要用你,虽贬为驿丞,日后定然还会擢升。”

  “现在不是对辽东用兵的好时机。”高拱摇头,“我曾与先帝上疏,国家这些年财用不足,武备废弛,中枢缺少战心,将士不敢用命,才有了俺答之祸。

  虽有心剿灭俺答,但是英庙时旧事不可忘。那时大军主力都在南方,又要征麓川,又要平定闽浙矿工民乱。京营多新兵弱卒,强行北征,因此才有土木堡……

  国力不足,同时征战多处,乃是用兵大忌!而且辽东并非善地,苦寒不足。隋炀帝惨败于此,唐时太宗高宗也是历经数代,方才攻克。

  我大军沿途补给不便。若是合兵,地方难以承担,若是分兵,群狼环伺,容易被他们一口一口吞掉。

  所以我力主南剿北抚,先让殷正茂清除广东福建的倭寇水匪,安稳住东南财税之地,再挥兵向北,徐徐图之。”

  张居正自信道:“我岂会不知,当年富弼都能劝说宋神宗二十年不动刀兵,我压个五年,不是问题。等南边平稳后,可再用兵北疆。戚继光,李成梁这等帅才,只作守土之将,太过屈才了。”

  “说的也是,何况以我之才干,辽东无需动用大军,一样可以安定。”高拱自傲,捋捋浓须,哈哈笑道,“叔大,你就不怕我立了功劳重新入阁,把你赶走?”

  张居正嗤笑一声:“别忘了,上次徐老先生把你赶走后,是谁帮你的。”

  “不要总提旧事……”高拱面色有些羞赧,他站起身,在书房里搜搜找找,翻出许多本册子。

  “这些是我之前理政,治学时所记的一些东西。皇上既然有励精图治的心思,应当好好读读。”

  张居正翻看书册:“说起治学,我打算过段日子恢复日讲,以免圣上自己胡乱读书,没有人引导。

  如今心学大盛,正如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后人篡改真意,早已不是阳明公时的心学,可不能让圣上走上歧途。”

  高拱摇头:“我乃气学一脉,师承王公,以此教先帝,也该以此教皇上。”

  高拱所指的王公,乃是王廷相,和王阳明同时代的大儒,其气学流派,足以和心学分庭抗礼。

  “不然,你我相近,但终究有些区别。我虽学过气学,但更喜法家。王安石当年做《三经新义》,重新注释圣人经义。自朱子做《四书集注》以来,有三百多年了,变法革新,也该重定儒学,我可教圣上汉时内儒外法,王霸交杂之道。”

  高拱一听,忙下手中书,急道:“不要胡乱教授皇上,我气学才是正论。当年张公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正是我之志向!”

  “你看,你又急了。”

  张居正摆摆手,不以为意。

  马上就要离京的人,还争吵做甚。

  他继续翻看高拱的册子,忽然笑道:“不错,自己所写的文字都有圈点,读起来方便许多。圣上今日同我讲过,为了方便阅读,以后所有的奏疏公文,乃至书籍出版都要添加圈点。他称这个为标点符号,定位变法革新第一令!”

  张居正抽过来一张纸,在上面写上问号句号等图样,递给高拱,教他这几个符号的含义。

  “变法革新第一令?”高拱琢磨一番,随手拿来一本书,用这个方法给旧书做标注,做了一阵,他连连点头,“此举大善!”

  “早与你讲过,圣上天资纵横,日后定要再兴皇明的。”

  “如此,我可安心上路了。”

  高拱终于服气。

  又过了半个时辰,高拱终于整理好书册,慎重交给张居正。

  两人又叙一番闲话后,张居正告辞离开。

  ……

  “老爷,夜已深了,安寝吧,夫人又来催促了。”

  仆人高忠掌着灯,走进书房。

  书房中,依然灯火通明,高拱伏在书案,奋笔疾书。

  高拱停下笔,气呼呼道:“睡睡睡,妇道人家,一天就知道睡觉!睡了多少年也没生几个儿子,枉费我在这里买的宅子了!”

  高忠不敢应声。

  高拱和海瑞一样,如今只有女儿没有儿子。

  过去虽生过几个儿子,都夭折了,没有长大。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们都为了继续生儿子想尽办法。

  高拱政事繁忙,为了快点上下班,抽空回家造人,他特意在靠近皇城的西安门附近买了宅院。结果努力这么多年,外孙子都有了,还是没能生出一个儿子。

  “说不定是京师的风水有问题,等去辽东之后,或许能够转运?”

  高拱默默想了一阵,再度提起笔,“垂法于天下也,臣诚惶诚恐稽首顿首伏惟……”

  见他的文字,竟是一封认错低头的文章!

  第二天,一早,天色未亮。

  听到打更声,高拱猛地惊醒。

  多年早起,他已经形成习惯。

  他刚刚从床上起来,又恍然叹息一声,重新坐在床上。

  “老爷?”

  见夫人同样习惯性的醒来,高拱无奈一笑,安抚道:“好好睡吧,如今我已经不再是当朝首辅,睡上一天都无事,不用再早早起来了。”

  “这倒是件好事,你当了这么多年首辅,除了给我一个诰命夫人,没享过几天好日子。”夫人张氏嘟囔两句,再度睡下。

  高拱一听,又生起闷气。

  躺在床上闭了一阵眼睛,他左右睡不着,又一次起床,走向书房。

  桌案上,是他昨日写给小皇帝的一份奏本。

  大意是他低头认错,说自己并非有意篾视幼主,实属误会。再讲述一番隆庆以来的情谊,叙述当今国家面临的弊病,以及应对之法。最后表示老老实实的遵从旨意,去辽东安心做事,不忘圣恩。

  又读了一遍自己的奏本,高拱觉得在治国方面,还有些地方没写清楚,遂研磨提笔,再度改写。

  “唉,终究还是放不下。”

  看着重新誊写的奏本,高拱叹了口气。

  “老爷,吃早饭吧。都热过两次了,等下夫人又要说了。”仆人高忠偷空劝道。

  “好。”

  高拱正要吃饭,忽听得屋外一阵喧闹。

  不一会门房跑了进来,忙喊道:“老爷,来了一位天使!”

  这个天使可不是指某教鸟人,而是传达天子旨意的使者。

  “这是怎么回事?”

  高拱大吃一惊,心中惶恐。

  如今自己已经不是首辅,身家性命都不由人,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是否会再度改写。

  他看看手里的奏本,心中逐渐恢复镇定。

  “皇上有心勤政,国事还有叔大,就算是我的生死,又有什么好怕的。”

  他在仆人的搀扶下,走向大堂。

  “高相公。”

  太监孙隆坐在大堂上首,看到高拱后,站起身,笑呵呵的朝他行礼。

  “我如今已经不是首辅了,一介小吏,不敢当天使之言。”

  高拱苦涩一笑,回了一礼。

  孙隆不像冯保,和高拱有旧仇,见他没有了往日的傲气,只是在心里偷笑。

  只是他不会明说,让大家面子上都过不去。

  孙隆正色道:“万岁爷有口谕——”

  因为只是口谕,相对来说明确的诏书圣旨来说,不需要隆重的仪式。

  见众人皆跪伏在地,孙隆继续道:“高拱有错处,朕让你闭门思过,念及你与先帝旧日情谊,与你水米肉蔬。这几日好生思过,将养身子,待到辽东好好办事,将功赎罪。”

  孙隆说完,让一众力士搬来几筐米面和菜肉。

  这都是朱翊钧让孙隆从宫里带过来的,质量自不用说,更重要的是代表了朱翊钧的态度。

  高拱心中大为感动,他顿首回道:“臣感激涕零……”

  孙隆让诸人都起来,他对高拱笑呵呵道:“这是万岁爷的一片心意,雷霆雨露,俱是君恩。高相公,你好生收下。别因为昨日之事,有所怨怼,心里埋怨万岁爷就好。”

  “臣不敢,臣万分惶恐……”

  高拱忙重新跪下,朝着皇城的方向拱了拱手,他越想越难过,不由得老泪纵横:“臣有负先皇所托……”

  “高相莫要如此,做小儿女态。”

  见他这番模样,孙隆心中十分得意,不过他知道高拱在小皇帝心中的分量,不敢再捉弄。

  孙隆临走前,高拱本想把自己写好的奏本交给他,直接转呈给小皇帝。

  但是高拱转念一想,还是决定交付给通政司,走正规流程。

  这样才能在通政司留一份副本档案,因为这一份奏本,即是他写给小皇帝的,也是写给百官的。

  孙隆回宫后,来到文华殿,将他在高拱家看到听到的,都一一回报给朱翊钧。

  朱翊钧坐在龙椅上,闭眼默默听着,嘴角露出一抹笑容。

  对比后宫,他更喜欢待在这里。

  文华殿属于前朝,安保交予锦衣卫大汉将军。

  而后宫为了避嫌,没有身体健全的锦衣卫,只有太监宫女,由李贵妃完全掌控。

  大明吸取汉宋教训,限制太后权力,李贵妃就算再强势,也不可能来到前朝,只能通过种种手段,间接影响。

  在这里,朱翊钧才能享受到完整的自主。

  当他知道高拱的态度大为转变后,不以为意。

  高拱只是脾性大。

  和“喂小皇帝吃毒饼”的梁将军,“殴帝三拳”的小崔,骂“狗脚朕”的高疯子这些重量级比起来,完全是幼儿园小朋友的水准。

  朱翊钧看中高拱的才能,自然有容人之量。

  他在昨晚临睡前,突然想到了历史上张居正的凄惨下场。

  张居正死后被万历清算,坟墓被掘,张宅被围困几十天,不给水米,饿死了十几名家人。长子张敬修不堪受辱,留下绝命书后,愤慨自缢,剩下的几个儿子,不是被流放,就是被削职为民。

  其他人闻之心寒,哪还肯为了大明尽心尽力?

  在那以后,万历一朝万马齐喑,为明亡埋下伏笔。

  高拱虽然不至受到这等屈辱,但是朱翊钧还是想表明态度,以免有小人胡乱揣测上意,悔之晚矣。

  待听完孙隆的回复,朱翊钧继续读起《春秋》。

  桌案旁,就有一册高拱为了注释《春秋》所写的《春秋正旨》。

  读了一阵,忽然有小黄门来报,首辅张居正请求面圣。

  朱翊钧兴奋道:“先生来的正好,朕昨日同母妃讲,国家财用不足,宫中要有所表率。

  朕已经决定,裁减每日三餐用度,国丧之后,用膳时也无需歌舞,菜样更要缩减。恢复成太祖时模样!

  朕有心写一文章阐明此事,奈何年岁尚幼,文墨不足,只写好了题目,内容就由先生补充吧!”

  张居正听闻,心中一喜,不动声色问道:“敢问圣上,是什么题目?”

  朱翊钧挥笔而成,让人将纸递给他。

  张居正接过一看,赫然是五个大字,《酒色财气诫》!

  为了符合新政第一令,还带上了书名号!

  1. 上一章
  2. 章节目录
  3. 下一章

章节 X

第1章 张居正中暑了,不如我们…… 第2章 首辅高拱要造反 第3章 包藏祸心 第4章 权力让人上瘾 第5章 不能学弱宋 第6章 为王安石翻案 第7章 变法革新第一令! 第8章 苦一苦先帝,骂名我来担 第9章 四菜一汤 第10章 鱼都臭了 第11章 立威弘德,宽严并济 第12章 当今圣上有大帝之资 第13章 酒色财气 第14章 皇帝的寿命 第15章 快请李时珍! vip 第16章 说话管用就是权力 vip 第17章 初入内阁 vip 第18章 敲打 vip 第19章 尊号 vip 第20章 君子和而不同 vip 第21章 反对我的都给一百万 vip 第22章 下雨天留客天 vip 第23章 皇帝的课表 vip 第24章 给高拱的信 vip 第25章 高拱离京 vip 第26章 废漕改海 vip 第27章 节约的目的 vip 第28章 孤儿军 vip 第29章 为胡宗宪鸣冤 vip 第30章 司法的意义 vip 第31章 好太监,坏太监。 vip 第32章 大老虎张宏 vip 第33章 京察,启动! vip 第34章 考成法 vip 第35章 不配当总宪 vip 第36章 起居注和《万历会计录》 vip 第37章 户部弊病 vip 第38章 阁部之争 vip 第39章 富贵长久 vip 第40章 荷花案 vip 第41章 秉公办案 vip 第42章 无名侦探朱翊钧 vip 第43章 封路 vip 第44章 杀鸡就用牛刀 vip 第45章 北京疑似过于城市化了 vip 第46章 结案 vip 第47章 上架感言 vip 第48章 清汤大老爷 vip 第49章 造大船,闯大海 vip 第50章 风浪越大,鱼越贵 vip 第51章 道德底线有待降低 vip 第52章 戚继光的威名 vip 第53章 大象牌烟草公司 vip 第54章 大象外交 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