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皇帝的寿命
A+ A-

  说完正事,张居正告退离开。

  内阁距离文华殿不过百余米,他拿着朱翊钧给的题目,回到内阁后立刻动笔,片刻功夫,挥毫而就。

  张居正站起身,本想立刻回到文华殿,将自己的文章呈交小皇帝,但是看到有一个字不太对劲,想了想,再度坐下,仔细推敲。

  “这篇文章将会传抄天下,并非写完就烧的青词。涉及圣上的形象,不可不慎重。”

  见朱翊钧有心自我节制,做个让人省心的君王,他不想像糊弄嘉靖一样,敷衍小皇帝。思考一番,从内阁书架里找到《尚书》,翻到《酒诰》这一篇。

  这是中国最早的禁酒令,由周公旦所写,也是数千年来,读书人都要学习的一篇文章。

  张居正畅想,或许有一天,我的文章也能像这一篇一样,成为经义范文,流传后世……

  文华殿,朱翊钧看着张居正远去的背影,默默思索。

  他还记得,万历中期有一道著名的奏疏,叫《酒色财气疏》,那是大臣劝谏万历不要沉迷声色,一直待在后宫,要努力上朝,好好处理政务。

  按照后世的记载,当时万历多半已经患上了牙疼,痛风等多种疾病,甚至要在紫禁城种植婴。/粟,借此止痛。因此他懒得出来理政,成为一个长期居住深宫的宅男。

  但是上疏的大臣不一定清楚此事,还以为自己是勇于劝谏帝王的贤臣。

  朱翊钧不想再看到类似的奏疏,更不想自己得那些折磨人的疾病。

  吸取教训,所以他主动公开表明心意,自己要远离大鱼大肉,沉迷酒色的日子,也算是给自己一个警醒。

  正好,提前把这件事情说清楚,自己写一篇相关文章,走了后人的路,让后人无路可走!

  朱翊钧作为“甲方”,把任务甩给张居正后,继续悠闲的读起了书。

  对于普通的小孩子来说,“四书五经”或许是枯燥无味的古人套话。

  但是在朱翊钧看来,这是他将来同那些儒生“对线”时必备的武器。

  就像打游戏,在攻略怪物之前,先看看攻略,攒几件装备一样,不但不枯燥乏味,反而十分有趣。

  儒家同中华深深绑定,没有“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不可能废除儒家,学习马老师,走赤色路线。在这个工业革命都没有开始的时期,只能变革儒家,以此引领、适应全新的时代。

  想要变革儒家,不能学洪武。

  洪武改变了儒家。

  他重视皇权,厌恶孟子“民贵君轻”的学说。因此强硬的将孟子移出孔庙,直接删改《孟子》原文,将重民轻君的相关语句全部删除。

  因此此事,可没少杀人。

  就算是这般强硬的洪武,依然没有顶住士林的压力,最终勉强恢复了孟子在孔庙的待遇,允许孟子重新吃上冷猪肉。

  直到十七年后,永乐靖难成功,称帝迁都,恢复《孟子》全文。

  有这种前车之鉴,朱翊钧明白,光杀人不够,得“诛心”。

  要利用儒家内部的学派分歧,拉拢一派,打压一派,树立全新的儒家学说体系,培养自己的门徒……这样自己想要传达的思想,才能够流传后世,不至于一世而终。

  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学好四书五经,这样和官员们进行“学术对线”的时候,才不会露怯。

  “朕突然想吃虾仁猪心了……哦还得吃几天的素。记着,等过了除服日就上。”

  虽说他对隆庆这个便宜老爹感情不深,但是表面功夫还得做。他甚至还想把这个事情宣扬出去,借此塑造自己弘扬孝道的良好形象。

  不能白当一个月的素食主义者,忍着不吃肉,太辛苦了。

  “奴婢知道了。”

  内侍孙海连忙应下。

  朱翊钧并不担心自己点菜透露出去,被人下毒。

  隆庆过去爱吃驴肠,洪武时有《南京光禄寺志》,记录了他的三餐,还有《宝日堂杂抄》记录的万历食谱,可见皇帝的用膳菜单,并非绝密。

  更何况每次用膳前,都会有专人进行检验,试吃。

  以如今的下毒水准,想要弄出神不知鬼不觉的慢性毒素,就更是天方夜谭了。

  又没有深仇大恨,有这种能力的人,完全没必要冒着杀头的风险,毒杀皇帝。

  梁冀将军用毒饼杀汉帝,慈禧毒杀光绪,都是因为自己掌握大权,不怕报复。

  又读了半个时辰的书,孙海提醒道:“万岁爷,该用午膳了。”

  朱翊钧这才恋恋不舍的放下手中的《春秋》,读这本书,又能积累学术底蕴,又能进一步了解春秋时的历史小故事。

  对于他这种历史爱好者来说,是双重享受。

  就在回宫的路上,冯保再度出现。

  他打个眼色,孙海等几名内侍的脚步略微慢了半拍,同朱翊钧之间,留出一段距离。

  冯保见缝插针,低眉垂眼的道:“万岁爷,老奴查抄陈洪、孟冲两家,已有初步结果,不敢让万岁久等。这是大头单子,特请万岁爷御览。”

  “这么快。”

  朱翊钧接过冯保呈上来的单子,打开一看,光是在京师的大宅院就有内城三处,南城两处,放到后世,这都是二环内的绝佳地段。

  黄金数千两,白银数万两,北直隶的土地地契数万亩。

  这笔钱,都够打造一支戚家军了。

  冯保进一步解释道:“这俩狗才贪的东西太多了,还许多珠玉,书画、古玩珍宝之类的需要几天的时间仔细清点,计算具体值得多少银钱。老奴还派人前往他们的族地,清查审问这些年有没有发生徇私枉法,欺压平民的事情。”

  朱翊钧满意的点点头:“这些财物都做好单子,收归内帑,土地暂归乾清宫皇庄,容朕之后处理。”

  朱翊钧也是这几日询问后才清楚,原来大明皇庄之间还分各宫,有的归属皇帝,有的归属贵妃、太后,每年得到的收成、租子,算是各自的私房钱。

  土地兼并,是历朝历代兴亡之关键,不好轻易变动。

  张居正变法,清丈天下田亩,受到了重重阻力,在他身死之后,因此事被人反扑,身败名裂。

  虽然最终的清丈结果,比起弘治时多了近一亿亩土地,但是距离原本的目标,还相差很远。

  朱翊钧打算忍耐几年,培养一批属于自己的力量,再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名声威望。

  这样,才能向中国数千年来最可怕的顽疾下手。

  “我还是太年轻啊……”

  朱翊钧心中轻叹一声,转而看向冯保,笑道:“忙了一夜,大伴辛苦了。剩下的等你查抄清楚,再向朕仔细回禀。”

  “老奴为万岁爷办事,高兴还来不及,哪有辛苦不辛苦的。”

  见冯保这副小意模样,朱翊钧更为满意。

  自己不是懵懂孩童,冯保就没法利用李贵妃来压制自己。这几日他侍奉自己还算不错,办事勤快。

  朱翊钧之前想要除掉冯保的心思,都淡了几分。

  “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好,朕都清楚。你好好做,朕之后自然有赏。”

  朱翊钧随口画个大饼,带着冯保一起回乾清宫,将此事告知给了李贵妃。

  李贵妃翻看单子,勃然大怒:“这帮狗才,本宫只道他们拿点油水,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当回事。没想到竟然积蓄了这么多钱财,真是气死本宫……”

  “娘亲莫气,”朱翊钧劝道,

  “儿子还记得,之前爹爹曾给儿子买过市饧(类似芝麻糖的甜点),结果下面的报账要百两银子。

  那时爹爹说这东西崇文街坊就有卖,不过两三钱银子就能买上许多,哪里用得着上百两银子?于是又让人用三钱银子给儿子买了两盒。因为怕娘亲责怪偷吃糖,没敢说及此事。如今想来,这不就是报花账,趁机中饱私囊?

  宫中已经许久不曾清理,尘土积蓄,旧弊已深。已经查到的有陈洪、孟冲他们,还没查到的,指不定有更多。

  趁这个当口,正好可以清理一番。如若再视若无睹,就怕以后这乾清宫,都不再姓朱了!”

  这话说的李贵妃心中一寒,她当即决定,要清理一番宫中账目,具体使多少人,每人花费多少。

  朱翊钧拍掌赞同。

  道光帝几十两银子买一个鸡蛋的笑话,可不是清时独有,久在深宫不通世情,就容易被人蒙骗。

  朱翊钧为了节省大内财政,已经裁减了自己的用度,哪里还容得下那些蛀虫在趴在自己的身上不停吸血!

  “儿子虽然有心整肃大内,但是针对此事,还有一个想法。”

  “我儿速速说来。”

  这几天接连不断的变动,让李贵妃不知不觉间更加倚重朱翊钧。

  “就是抓大放小。”

  朱翊钧进一步解释道:“陈洪、孟冲此两人,当年身居司礼监掌印,深得爹爹宠信,威赫无两。

  他们之下或许有党羽,但一定也有一些人不是他们的党羽,只是迫于其威势,不得不同流合污的,不好全面清查,搞得人人自危。”

  李贵妃转念一想,是这个道理,她过去当底层小宫女的时候,也不是没经历过类似的事情。

  “所以说有大老虎,有小老鼠,大老虎人少,坏事做的多。小老鼠人数众多,一个个查,是查不过来的。

  抓大放小,只是严抓大老虎,将这些贪了成千上万两的,统统拿下,还可以补充内帑。

  以四五品为限,人少,查起来也快。

  同时借着这一次的整肃,警醒小老鼠,让他们重新做人。已经拿了三两五两的,朕这一次不追究,也算是体现了天家的仁厚。”

  朱翊钧遵循后世的清查办法,划出一条线,四五品的大太监,是有资格对皇帝自称臣的,他们是内廷中最位高权重的一批人,就算是贪赃,也是他们拿的最多。

  至于下面的,实在追究不过来。

  大内至少数万名太监宫女,互相勾连,没几个敢说完全清白的。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藏一两个珍珠、玉石之类的小珠宝,偷偷带出宫卖掉。只要当时没被抓住,过几天就成了一笔糊涂账,谁也说不清是什么时候丢的,是谁偷的。

  好比龚妃之前让人偷藏金壶之事,如果不是金壶目标太大,不好隐藏,都不会被人发觉。

  李贵妃深思一番后,点头认可。

  “就让冯保去查吧,他在查抄陈洪孟冲这一案上还是很用心的。”

  听到李贵妃的指派,冯保心中暗喜。

  因为这种清查,不可能查的彻底干净,就像赵瑞龙所说,都是内斗。

  他大可趁机排除异己,安插自己的人手。

  朱翊钧看的分明,得找几个人制衡冯保。

  要不然,冯保会虽然能够找出几个大老虎交差,但整个大内上下,也变成他的了。

  想了想,朱翊钧提议道:“大伴一个人恐怕忙不过来,王臻、曹宪都是宫中老人,性子沉稳,朕也信得过,让他们协助吧,顺便让孙隆也跟着学一学,他久在朕的身边,朕有心大用。”

  孙隆就在旁边,听到这话,忙跪伏领旨谢恩。

  “也罢,你好好做事,不要丢了皇帝的脸面。”李贵妃指点孙隆几句,便同意了此事。

  说完正事,两人用起了午膳。

  果然如同朱翊钧之前提议的那样,菜品大为裁减,只剩下二十道菜,仍有很多选择余地。

  或许都是素菜的原因,李贵妃吃完后觉得,不比裁减前差多少,遂安下心来,不再想着加菜,恢复原来规模的事情。

  用完午膳,母子二人喝几口茶,说说闲话休息。

  朱翊钧摸摸还是那么圆滚滚的肚皮,笑道:“儿子这几日吃素,觉得身子都轻减了几分。”

  “让儿陪着我吃斋,苦了你了。”李贵妃为儿子的懂事而感动。

  “儿子不觉得苦,这几天吃素,觉得精神头都好了许多。”朱翊钧摇摇头,“而且儿子发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涉及到我朝历代先祖的寿数!”

  李贵妃面色变得严肃,忙斥道:“涉及祖宗事,我儿不可胡说。”

  “儿子没有胡说,我是观察历代先祖画像,才琢磨出来的,从爹爹起往上追溯,大多是胖者短寿,瘦者长寿!”

  1. 上一章
  2. 章节目录
  3. 下一章

章节 X

第1章 张居正中暑了,不如我们…… 第2章 首辅高拱要造反 第3章 包藏祸心 第4章 权力让人上瘾 第5章 不能学弱宋 第6章 为王安石翻案 第7章 变法革新第一令! 第8章 苦一苦先帝,骂名我来担 第9章 四菜一汤 第10章 鱼都臭了 第11章 立威弘德,宽严并济 第12章 当今圣上有大帝之资 第13章 酒色财气 第14章 皇帝的寿命 第15章 快请李时珍! vip 第16章 说话管用就是权力 vip 第17章 初入内阁 vip 第18章 敲打 vip 第19章 尊号 vip 第20章 君子和而不同 vip 第21章 反对我的都给一百万 vip 第22章 下雨天留客天 vip 第23章 皇帝的课表 vip 第24章 给高拱的信 vip 第25章 高拱离京 vip 第26章 废漕改海 vip 第27章 节约的目的 vip 第28章 孤儿军 vip 第29章 为胡宗宪鸣冤 vip 第30章 司法的意义 vip 第31章 好太监,坏太监。 vip 第32章 大老虎张宏 vip 第33章 京察,启动! vip 第34章 考成法 vip 第35章 不配当总宪 vip 第36章 起居注和《万历会计录》 vip 第37章 户部弊病 vip 第38章 阁部之争 vip 第39章 富贵长久 vip 第40章 荷花案 vip 第41章 秉公办案 vip 第42章 无名侦探朱翊钧 vip 第43章 封路 vip 第44章 杀鸡就用牛刀 vip 第45章 北京疑似过于城市化了 vip 第46章 结案 vip 第47章 上架感言 vip 第48章 清汤大老爷 vip 第49章 造大船,闯大海 vip 第50章 风浪越大,鱼越贵 vip 第51章 道德底线有待降低 vip 第52章 戚继光的威名 vip 第53章 大象牌烟草公司 vip 第54章 大象外交 vip